已選擇:
共為您搜索出10所實驗室
生物動態光學成像中心(Biodynamic Optical Imaging Center, BIOPIC)是北京大學于2010年成立的一個跨學科合作實體研究中心。中心的目標是發展和利用最先進的生物成像與基因測序手段,在分子和細胞水平上進行生命科學與醫學基礎研究。中心將配備世界一流的研究設備和條件,有重點地發展最新的生物成像和測序技術。
結合本校已有的特色和國計民生之需要,致力于揭示生命現象的基本規律,及其與人類、健康和疾病之間關聯性和規律性的原創型研究,浙江大學于2009年10月成立一個全新的生命科學研究院。
上海科技大學iHuman研究所是隸屬于上海科技大學的非法人研究所,于2012年11月20日揭牌正式成立。
近年來,醫院在異體骨髓移植和干細胞移植及非親緣異基因骨髓移植治療白血病、自身骨髓移植治療白血病、冠狀動脈造影、冠脈內支架植入術、心律失常的診斷治療、顱內腫瘤CT立體定向內放療、腦血管動脈瘤夾閉術等項目分別達到省內、國內先進水平。
沈陽師范大學古生物研究所(PISNU)成立于2005年是遼寧省高等院校中唯一從事古生物學研究與人才培養的科研機構。
海洋環境學院的歷史,可以追溯到20世紀30年代。國立青島大學校長楊振聲到任不久,1931年即提出"海洋學、氣象學,亦皆為其他大學所未辦,我們……皆可漸次設立"。1932年即聘請教授開始講授海洋知識課程,1934年發起組建青島海洋生物研究所,并承辦暑期講習班等。這一系列的活動,為后來海洋類專業的設置和學校海洋特色的形成拉開了序幕。
青海大學醫學院前身為1958年9月成立的青海醫學院,是青海省唯一一所普通高等醫學院校。1995年青海藏醫學院并入,2004年11月與青海大學整合組建為新的青海大學。
四川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歷史悠久,其前身生物系始建于1924年,著名生物學家、教育家周太玄、近代植物學的奠基人錢崇澍、著名植物學家方文培、細胞生物學雍克昌等中國近代生物學先驅曾在此辛勤開拓,為開創和發展我國的生物學事業作出了歷史性的貢獻。80余年的辦學歷程中,生命學院為國家培養了上萬名畢業生,桃李遍布, 涌現出一批在各行各業承擔棟梁的杰出人才。
生命科學學院現有全日制在校本科學生972人,研究生153人,生命科學學院立足安徽、面向全國,以服務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為基本任務,以培養高素質的創新人才為目標,按照宏觀和微觀生物學協同發展的思路,不斷凝練學科方向,匯聚學科隊伍,構筑學科平臺,著力提高學科建設水平,為把學院辦成特色明顯、實力較強 、對社會經濟技術發展貢獻較大 、在國內外有一定影響的學院而不懈奮斗。
吉林大學畜牧獸醫學院的歷史最早可追溯到清政府創辦的北洋馬醫學堂。始建于1904年。新中國成立后,于1953年由朱德總司令題寫校名,組建成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獸醫大學,1992年由原中央軍委主席江澤民同志題寫校名,更名為中國人民解放軍農牧大學,1999年更名為中國人民解放軍軍需大學。2004年原軍需大學轉隸并入吉林大學后,改建為吉林大學畜牧獸醫學院。作為中國現代獸醫教育的搖籃,她開創了我國獸醫本科和研究生教育的先河,培養了一大批高層次的專業技術人才,為我國畜牧獸醫事業的發展做出了歷史性貢獻。2004年8月,吉林大學畜牧獸醫學院隆重舉行中國現代獸醫教育百年慶典,教育部常務副部長張寶慶同志參加了慶典,并親自為“中國現代獸醫教育百年”紀念石揭幕。